一年半

最近迎來前端接案一年半以來一個髮夾彎事件 (💥!) 趁機好好記錄自己這時的心境,以防未來失憶。

TL;NR 被迫進入待機的九月,第一次地毯式的感受到名為萎靡的情緒,我做的一些回應,還有得到一個結論: Too long; not worth waiting.

為何入坑前端

噢,因為沒提過就簡單帶過吧,起點是因為找 UX 研究員工作不順,加上那個領域對零工作經驗新手不是很友善 (我的體感不友善,不是說真的不友善,其他人是不是也這樣覺得我不知道),加上想把東西親手做出來,特別是自己會想用的工具,於是就報名了工作室的 camp 開始自學。

大guy學了半年,過年假,開始接案。

然後,Voilà! 就到現在了!

辣個髮夾彎事件?

我的接案經歷到目前為止都是在中型規模的 ERP 擔任前端。在這邊想先插播感謝,應該是受到幸運蟋蟀的眷顧,在剛開始助跑、起飛的時候有很讚的技術主管、同事,那個時期幫助我建立了重要的世界觀,像是怎麼和其他開發者/職能協作、實作前必須釐清的眉角,以及對 DX 甚至 UX 的關注等,我有底氣說自己知道,身為一個前端怎麼做可以讓專案運作順暢。

BUT! 扯到人的事情可以有超多變因,開發就是團隊的事 除非你是那條龍 🦕。事件起因於開發端想在實作前確認資料的關聯,結果越確認越發現需求還有很多根本沒有釐清 (案子本身是業務邏輯頗複雜的系統),在搞清楚需求到可以落地到實作程度的這段時間,開發只能暫停,結案日勢必往後延。

「沒有釐清需求就開始開發」這個情況常不常見我不知道,但經過這次,我感受到這個狀況對我——一個自由接案的開發者來說是非常 NG 的,在幾次和業主共同討論的經驗之後,這個情況甚至昇華成我的毒藥。

到這裡,這次的經驗其實還稱不上是髮夾彎事件。

過彎啦

一開始,很開心可以撥更多時間給正在學習的新玩具,心情很像去年決定學法文時,攢到一個空擋給起步、建立學習節奏,只不過我預期這次時間更短 (大概兩週),比較像超短期的 boost,給個加速度加重量的概念。

可以純粹的學習、開發,大概是開始接案後最想念的事,我也喜歡和不同職能的人討論需求,真實的需求情境可以激發熱情、動力和想像,但這個時間點可以充個電,一整天都是 me time,真是太香啦 我還不學爆,而且最近時序剛過秋分 🍂,早晚都有點涼意,舒服!

過了兩週 full-time 學習、偶爾修 bug、寫小功能的日子,甚至全面翻新了履歷、開始健身,我邊想著「生活本來就應該長這樣」的同時,也感覺自己其實不如預期的有衝勁,剛好讀到 Shannon 的電子報,提到「萎靡」:

什麼是「萎靡」呢?心理學家 Adam Grant 在一篇文章中是這麼說的:「這不是過度疲勞——我們還有精力。這不是憂鬱症——我們沒有感到絕望。我們只是感到有些不快樂和漫無目的。事實證明,這種感受有個名字:萎靡 (languishing)。萎靡是一種停滯和空虛的感覺。感覺像你在混日子,透過霧濛濛的擋風玻璃看你的生活。…」

大概兩三天搞不清楚心情、精神不上不下的,看到這段文字很有感,簡直就是在註解我目前正在經歷的狀態、情緒:我完全知道自己要做什麼,也確實做下去了,但就是渾身不對。

我想先寫到這裡

很像有點過於輕描淡寫,但我一直是個想通之後很快恢復平靜的人,會寫下這篇也是某種程度得到結論了,但這樣的特性缺點就是有時細節會遺忘九成,不誇張。

這次感受最多的是情緒的起伏和層次,除了一邊萎靡之外,還一邊後設地分析自己為什麼有這樣的感受、可以怎麼解決等等的 (等等,原來這兩件事可以同時進行 🤔)。

很幸運在過程中有工作室的人可以聊聊這段微微勸世的接案經歷,沒有聊聊的話痛苦程度可能 double 可能更糟,能夠適時地被中和毒性、點出不同面向更新看事情的方式是件無比幸福的事。

啊,但我還是決定提前找工作的計畫了,這推力也算是個收穫吧。

最後想推一本書

平靜不代表沒噪音、沒困擾、沒難題,而是指身處這些干擾之中,心依然安寧。——《也許你該找人聊聊》

維持身心健康一直是我最重視的價值,除了老掉牙的「這樣才能走的長遠」之外,我也發現這是讓自己定期評判「生活與理想的方向是否一致」的重要因素。另外,身心狀況對於決策品質的影響,就不用多說了吧。

不拘泥於任何形式的,內求或尋求外援,可以讓自己隨時處於最佳狀態就是好方法 😎